速豹新闻网苗露 阚荣新潍坊报道:9月25日上午,潍坊市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大案例”新闻发布会在临朐召开,介绍潍坊在推动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探索与成效。潍坊市河长制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莹,市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维胜,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鲍克,临朐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兴起出席本场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也是全面实施河湖长制9周年。速豹新闻网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近年来,潍坊市始终将落实河湖长制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抓手,在高标准打赢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攻坚战的基础上,持续聚焦“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通过打破政策壁垒、破解生态产品量化难题、激发资源潜能等多维发力,系统探索了“算出来、转出去、可持续”的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逐步形成了治理保护与产业发展“增值反哺”的新模式,实现从“水安”到“水美”再到“水富”的精彩蝶变。相关经验做法先后获《新华社山东要情动态》《山东省改革专报》刊载推广,并在2025年全省效益河湖现场会上进行典型交流。
坚持改革引领,多维发力激活河湖“水动力”
坚持靶向破题,打通河湖价值转化通道。潍坊市以改革破题开路,聚焦机制创新、价值显化、金融赋能,积极探索河湖价值转化新模式。一是完善政策体系,破除转化“壁垒”。加强顶层设计,市级层面先后出台6个指导性文件,从制度体系、效益评估、项目管理多个维度打通政策“堵点”,有效破解价值“转化”难题。二是推动价值核算,破解量化“难题”。出台全国首个《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构建涵盖3大类22种河湖生态产品的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完成180个沿河环湖产业项目的信息入库管理和34座水库不动产登记,推动峡山区、昌邑市、临朐县开展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其中,昌邑市率先在潍河完成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总值达63.41 亿元,并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核算试点,首次实现河湖生态价值的科学量化与显化。三是深化多元合作,注入金融“活水”。创新构建政银、政企、政保合作模式,会同人民银行创新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核证机制并开发相应金融产品,与银行、保险机构建立金融支持水利合作对话机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河湖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模式。
坚持多元拓展,开辟生态价值实现途径。潍坊市因地制宜探索“水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水保生态产品一体化开发和河湖生态产品生态化运营”三类路径,积极推动河湖生态优势转化为共同富裕新动能。一是以市场化交易改革推动水生态产品价值“显性化”。深化用水权交易改革,创新设立“水银行”,统筹做好客水指标存储、跨区域水权交易服务等工作,完成全省首例跨区域取水权交易,全市累计交易水量1148万立方米;深化水库特许经营改革,在峡山、高崖等水库试行“以鱼净水、以鱼养水”,年营收超2500万元;完善河湖纵向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付费”原则,组织签订20个市内断面和13个跨市断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全市累计兑付横向生态补偿资金1.76亿元。二是以一体化开发推动水保生态产品“品质化”。统筹“山青、水净、村美、民富”,创新“治理开发一体化”模式,推动水土保持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造5类21个水保生态产品融合利用项目,惠及群众12.9万人。三是以生态化经营推动河湖生态产业“融合化”。聚焦“河湖 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引入一批高端文旅产业项目,构建河湖生态资源运营平台。精心打造10条“沿着河湖游潍坊”特色文旅线路,有机串联沿河100余处旅游景点、40余处水利工程,在助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工作中形成了“四条路径”“十大案例”,其中,市场化交易是指在保障河湖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培育交易市场、加强交易监管、健全资源监测体系等手段,以市场化手段重构河湖资源配置格局的一种制度创新。在工作中,潍坊市形成了以“用水权”“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经营权”等为标的物的市场化交易路径,有效促进了河湖生态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河湖生态补偿,就是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以达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河湖生态系统的一种制度安排。潍坊市针对潍河、弥河等重点河湖建立纵横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并积极推动落实。河湖绿色金融,就是指金融部门把河湖治理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综合考虑对河湖生态的潜在影响和回报,引导社会经济资源加强对河湖的治理和保护的一种金融经营手段。河湖产业融合发展,就是以河湖治理保护为目的,通过特许经营、市场化运营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实施河湖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项目,并通过配套经营收入实现“生态反哺”的一种治理模式。
坚持三维发力,夯实生态经济发展基础。潍坊市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从“治、管、护”三个维度同向用力,加速推进更好幸福河湖建设,为构建“生态保护—价值转化—生态提升”的良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河长带头抓“共治”。创新建立“市级河长牵头抓、县级河长靠前落实、镇村级河长抓早抓小”工作机制,市总河长每年召开会议,先后签发11个总河长令,部署实施800余项重点水利工程,推动全市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提升至84%。各级河湖长深入一线推动解决河湖问题2000余个。二是部门协同抓“共管”。创新推行“联商”“联巡”“联治”工作机制,各部门协同发力,统筹推进河湖水系绿化、生态补水等重点任务,持续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累计实施河湖生态补水超1.2亿方,全市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水系绿化达标率达100%。三是全民参与抓“共护”。创新建立“全年统筹、多方联动、全员参与”的河湖志愿服务模式,吸收7800余名河湖志愿者参与河湖管护,今年累计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服务超1200次。开放16家“水情教育·全民体验”水利设施,年接待市民超20万人次,创新推出“清明上河图”河湖文化线上服务平台,推动公众从旁观者向治理主体转变,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坚持系统治理,推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利用
潍坊市水利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综合治理减存量、预防保护控增量、创新路径提质量为指导,全方位强化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较2020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69.9平方公里,连续五年获全省水土保持规划实施优秀等次,潍坊市水利局荣获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临朐县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荣誉称号。近年来,潍坊市将水土保持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累计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1处,12.9万群众共享“生态红利”“绿色福利”。2024年,根据水利部、省水利厅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安排,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大胆探索,深入挖掘全市现有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现场办公反复商榷,市县一体挖掘产品价值,打造“项目储备库 价值转化池”双平台,全域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价值转化。2025年1月17日青州市茅峪生态清洁小流域完成全省首批签约,小流域生态产品4年经营权交易金额388.2万元,形成“治理—增值—再投入”良性循环。下一步,潍坊市将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方案、挖掘培育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让更多更好的水土保持项目,实现价值转化,拓宽企业和群众增收渠道,全力推动“两山论”走深走实,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利力量。
坚持因地制宜,推动河湖生态产品科学可持续利用
下一步,潍坊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持续深化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为潍坊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